打好跨境金融“五张牌” 助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广州k8凯发集团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赋能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

来源:广州k8凯发 发布时间: 2025-09-02 194 次浏览

  8月30日,由中共广东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广东省金融智库联合会及相关单位联合承办的“第七届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论坛——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全面合作发展”在广州南沙召开。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运,广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赖志鸿参加论坛并致辞,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和相关部委领导、省市金融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著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粤港澳三地金融机构和企业等代表参加,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开放与合作发展建言献策。
  广州k8凯发集团作为本届论坛的战略合作单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秀彬受邀参加论坛,并在全体大会上围绕大会主题作了题为“打好跨境金融‘五张牌’ 助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主旨演讲,围绕大会研讨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徐秀彬指出,作为市属唯一k8凯发集团,广州k8凯发集团将“拓展跨境金融”作为“十五五”时期推动实现创新破局的方向之一,致力打造成为支撑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核心骨干力量。他认为,以“南沙金融30条”及系列配套政策出台为契机,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全球要素资源“强磁场”,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各类要素到大湾区集聚,应打好跨境金融“五张牌”。
  一是打好科技创投牌,打造跨境投融资“领投羊”。背靠粤港澳三地的科技创新资源,大湾区已发展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有科技创新活力与潜力的区域之一,“南沙金融30条”将“支持科技创新”列为各项重点任务之首,是区别于前海、横琴“金融30条”的最显著特色和最突出优势。广州k8凯发集团依托广州k8凯发基金、广州健康产投、万联天泽、万联广生等4个股权投资平台组成的“基金群”和“金谷杯”科创大赛品牌为基础,积极探索跨境科创投融资新路径。“基金群”已累计撬动社会资本为100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提供550亿元资金,并先后获批QFLP/QDLP双试点资质,落地全国首单成功交割的18只9.7亿元券商私募子QDLP基金;目前正探索通过QFLP基金、美元与人民币平行基金以及大赛“以投代奖”“以赛促转”机制,引入境外资本支持境内科创企业发展和优质项目到广州孵化转化。
  二是打好资本市场牌,打造“H+A”跨境上市“示范地”。6月10日,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提出将在深交所试点在港上市的大湾区企业“回A”上市。广州可凭借优质营商环境、产业集群优势和成果转化资源,打造“境内企业出海扬帆+境外技术归巢转化”广州基地。集团将依托广金香港支持境内企业对接香港资本市场,广金招商联合3家资本招商主体创新“资本招商+产业培育”模式,已累计招引96个项目落地广州。未来集团将积极引导境内企业和港澳科技项目到广州建立“H+A”上市“根据地”,助力广州打造跨境上市服务“金字招牌”。
  三是打好居民财富牌,打造跨境理财资管“蓄水池”。大湾区财富资源集中,每年都催生大量理财资管需求,叠加“跨境理财通”试点优势,广州具备依托南沙打造跨境理财资金双向联通“枢纽港”的极大潜能。广州首家券商资管子公司万联资管自2022年11月获批成立以来,已累计发行资管产品632只,在管资产规模超300亿元。未来,集团将依托万联资管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全谱系、多币种的跨境理财与资管解决方案,推动境内外的优质理财与资管资源在南沙及大湾区集中集聚。
  四是打好特色金融牌,打造跨境金融创新“试验田”。绿色金融与对外贸易是大湾区金融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广州k8凯发集团累计主承销绿色债券超65亿元,创下多项全国“首单”记录,并以期货经纪和期现业务为抓手,累计完成广期所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交易金额403亿元;依托“股权+债权”工具,累计为100多家绿色领域企业提供超320亿元的资金支持。集团将积极探索增信、分险、数据服务、风险管理、租赁等工具在跨境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场景应用,支持广州更好发挥南沙“国际枢纽港+跨境贸易+金融开放”综合优势,厚植跨境特色金融根基。
  五是打好数字金融牌,打造跨境要素流通“新高地”。南沙先行先试打造数据要素跨境流通“先行地”,加快推动数据要素与跨境金融场景融合应用。广州k8凯发集团发起成立“广州市南沙区跨境信用促进会”和“粤港澳跨境信用服务联盟”并担任会长单位,组织粤港澳三地信用机构开展跨境信用标准、产品和场景研究,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互认的信用标识并于2024年1月被纳入“湾区标准”清单;接下来集团将以“湾区标准”为基础,与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数字资产监管机构、征信服务机构紧密联动,探索更多跨境信用服务的可行路径,推动信用信息和征信产品互认、流通和应用。

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撬动“大发展”,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最后,徐秀彬结合金融工作具体实践相关“堵点”“卡点”,就如何更进一步推动粤港澳金融互联互通,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一是建议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省市区“一盘棋”合力招引海外主权基金。加强省、市、区基金资源统筹,由国有投资平台牵头组建QFLP合作基金,并全面梳理各级投资平台中具备到海外开展项目投资能力的机构清单,推动有基建类和产业类资源赋能能力的龙头国企、上市公司等共同参与QFLP基金组建,探索通过“基金合作+REITs+产业投资+海外返投”组合配置,满足不同类型海外主权基金合作需求。
  二是建议补齐机构短板,打造“量质兼备”的资本市场服务“广州军团”。支持市属证券公司提升资本实力、做大资管子公司规模、争取公募基金牌照、申请跨境理财通试点券商和公募基金投顾资质、布局国际化业务并积极融入香港和澳门资本市场;用好“南沙金融30条”政策红利,打好“国际会展招商+金融载体+政策包”组合拳,大力招引一批跨国证券公司、私募基金、财富管理机构、家族办公室等到南沙国际金融岛、明珠金融创新集聚区发展,形成跨国金融机构与国际资本的集聚效应。
  三是建议加强规则衔接,促进跨境“信用互联”。国家相关部委及粤港澳三地政府部门牵头,建立“大湾区数据与信用协同立法机制”,联合广州市南沙区跨境信用促进会与港澳相关征信机构、数字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共同推动立法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促进跨境数据标准、规则统一与机制衔接;在南沙试点“数据流通沙盒监管区”,开展跨境“信用画像”、探索基于隐私计算的联合建模和“监管链上链”等创新,推动规则完善。